杂家

来自雅乐词典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

杂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显庞杂。又因杂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为主,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


杂家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杂家思想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是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

  • 尸佼,著有《邓析子》
  • 吕不韦,秦国丞相,著有《吕氏春秋》
  • 刘安,刘邦之孙,豆腐的发明家,著有《淮南子》


杂家派系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能算做一个流派,因为它并非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也没有自己的派系。


国学启蒙
启蒙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训诫篇 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
诗歌篇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典故篇 幼学琼林增广贤文
诸子百家
诸子 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管子荀子鬼谷子列子商子申子韩非子慎子吴子邓子淮南子
百家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农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名著
文学名著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梁书南齐书北齐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