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来自雅乐词典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农家(先秦百家之一),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农家发展

农家在战国时地出现不是偶然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以至于反映劳动者利益的思想学说。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许行及弟子几十人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底层的农民,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行为师。

由于农家和儒家所代表的阶级与阶层各不一样,因此其思想又各有差异。许行代表着当时一股相当大的社会势力,所以引起孟子的如此重视,所以孟子对许行进行大肆攻击,由于儒家轻商农汉朝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


农家思想

顺民心,忠爱民

农家看到,民心是不可违背的,“顺民心”是一切统治的基础,贤明的统治者能够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管子·牧民篇》提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由此可见,农家通过“民心”这个概念,初步感觉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儒家的民本主义还要进了一步。

“忠爱民”是统治天下的基本方式,农家看到从事耕种的农民的辛苦,要求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疾苦,不可巧取豪夺。《管子·权修篇》提出“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要求统治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可巧取豪夺,不能对百姓剥削太重,也就是要减轻赋税,轻徭薄役;同时要注意节约,不能穷奢极欲。这里虽然已经改变了许行的人人平等劳动的主张,但这样的改变无疑是统治者更易接受的。


修饥谨,救灾荒

在《管子》一书中,农家还非常关注农业灾害问题,提出“修饥谨,救灾荒”。农家将水灾、旱灾、风雾雪霜、疾病、虫灾合称为“五害”,认为“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产的重大灾害,因此,一个贤明的统治者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当务之急在于扫除“五害”,只有解决了这些灾害问题,解除百姓的痛苦,百姓才会服从统治。在《管子》的作者看来,水灾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尤应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这样,灾害意识就成为农家民本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农本商末

“农本商末”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先秦农家力主“农本商末”,推动统治者确立这项基本国策,并促进社会认同这一价值观念。 农家认定,农业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富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而商业则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富的根源。商人不会创造财富,只不过是拿别人的产品,买贱卖贵,从中渔利,同时,商人还要吃饭和穿衣,要大量消费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布帛。不仅如此,农民劳动多而收获少,商人却付出少而收获多,这种反差和对比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代表人物

  • 许行,孟子骂他是"南蛮舌之人"


农家派系

先秦农家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学说的内容带有“官方农学”的色彩;另一派学说则带有“鄙者农学”或“平民农学”的色彩。无论是带有“官方农学”色彩的农家,还是带有“鄙者农学”色彩的农家,其学说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社会政治的主张,另一方面是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知识。


国学启蒙
启蒙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训诫篇 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
诗歌篇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典故篇 幼学琼林增广贤文
诸子百家
诸子 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管子荀子鬼谷子列子商子申子韩非子慎子吴子邓子淮南子
百家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农家杂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
四书五经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名著
文学名著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梁书南齐书北齐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